联系方式
2025年徐州市城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分析报告
发布时间:2025/7/29 8:58:05 点击次数:27
一、实施背景与政策框架
徐州市自2020年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以来,逐步构建起"政府主导+市场运作+全民参与"的治理模式。根据《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(2023年修订版),2025年目标覆盖率达95%以上,重点推进"四分类"体系(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)。
二、城市区域实施现状
(一)设施建设与运营数据
截至2024年12月,市区建成分类投放点1.2万个,配备智能回收箱3800组,日均处理能力达4200吨。表1显示关键指标完成情况:
指标 | 2023年 | 2024年 | 目标值 |
分类覆盖率 | 82% | 93% | 95% |
居民参与率 | 68% | 79% | 85% |
资源化利用率 | 35% | 47% | 55% |
无害化处理率 | 100% | 100% | 100% |

(二)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
数字化管理平台:接入"苏康码"系统实现溯源管理,2024年违规投放率下降40%
特许经营机制:引入光大环境等6家专业企业,形成"收集-运输-处理"全链条服务
激励机制创新:推行"绿色账户",累计兑换积分超2000万次
三、农村地区实施进展
(一)基础设施建设
2023-2024年新建村级分拣中心137个,配置移动式处理设备280套,覆盖行政村比例达78%(表2):
区域类型 | 投放点密度 | 处理设施覆盖率 | 参与率 |
集镇 | 1/500户 | 92% | 81% |
一般行政村 | 1/800户 | 73% | 65% |
边远村庄 | 1/1500户 | 41% | 48% |

(二)特色治理路径
生态堆肥模式:铜山区试点厨余垃圾就地处理,年产有机肥3万吨
积分超市制度:丰县设立234个兑换点,日均处理可回收物2.3吨
网格化管理:沛县建立"村收集-镇转运-县处理"三级体系
四、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
设施短板:农村地区每千户处理设施不足(0.6套/千户)
成本压力:厨余垃圾处理吨均成本达820元,超出预算标准
长效监管:跨区域运输监管存在盲区,2024年查处违规案件127起
风险提示:上述数据基于2023-2024年公开信息推算,2025年实际数据可能受政策调整、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。
上一条:色彩解码:垃圾分类的视觉语言
下一条:江苏地区垃圾桶的特点与优点分析 |
返回列表 |